Educational Research 教育研究

看这三所学校这样办学,就知道大部分学校是用昨天的方式教今天的学生

发布时间: 2017-07-05
来源:
浏览数: 174

今天的学校教育形成于机器化大生产时期,当互联网成为整个社会发展的基础设施,教育的目的和方式也随之发生重大变革。特斯拉在招聘时想寻找那个“不存在的人”,为未来社会准备人才的学校显然已不能只注重知识的灌输。

在第二届LIFE教育创新峰会上,有三所进行教育创新实践的学校分享了各自的经验,你会发现,在他们那儿,个性化、培养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才是核心。

学校要教孩子骑自行车,老师们忙着开相关讲座,捧着《自行车教科书》照本宣科。学生们熬夜苦读,只为记住那些五花八门的自行车零部件名称。他们需要在考试中默写这些名称,可能因为拼错“变速器derailleur”这个词而被扣分,并因此失去自信。

为了考上一所顶尖的自行车大学,他们需要夜以继日地准备BAT(Bicycle Aptitude Test)考试,考题可能长这样——

在常规的竞赛用自行车曲轴中,前车轮上有多少个齿轮?
a.7 b.9 c.13 d.39 e.53

有些学生在考试中被刷,有些继续挣扎,就是没有人真正骑过一辆自行车。

听着很可笑是不是?这是哈佛教育专家Tony Wagner与风险投资人Ted Dintersmith在他们合著的《极有可能成功》(Most Likely to Succeed)一书中所描述的情景。BAT考试当然是杜撰,却一针见血地讽喻了当前脱离社会现实、被标准化考试牵着鼻子走的教育怪象。

美国教育家、实用主义哲学创始人约翰 · 杜威说:“如果我们按昨天的方式教今天的学生,就等于掠夺了他们的明天。”

死记硬背、重知识轻能力、以考试作为主要甚至唯一衡量手段……这是传统学校教育的特征,也是它为人所诟病之处。

越来越多的教育界人士已达成一种共识:以集体授课、标准化考试为主要标志的现行学校教育产生于机器化大生产时代,它曾经高效地为那个时代培养人才,却已无法适应互联网时代对人才的新要求——从理念到形式,我们的教育亟需一次脱胎换骨的变革。

怎么改?怎么变?在21世纪教育研究院主办的第二届LIFE教育创新峰会上,多位创新教育实践者分享了他们的思考和探索。我们现场感受了从国内到国外、从城市到乡村的脑力激荡,并撷取部分精彩发言,希望展现那些“真正想教会孩子骑车的学校”是怎么做的。

 

High Tech High:我们只是忽视了几个基本公理

High Tech High:位于美国加州的K-12学校联盟,项目式学习(Project-based Learning)发源地。2000年在圣地亚哥创办第一所HTH高中,初衷是为了满足当地高科技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为追求良好教学效果,规定每满400人就要开办一所新学校,现有13家连锁学校。


看这三所学校这样办学,就知道大部分学校是用昨天的方式教今天的学生

Laura McBain

HTH Leading School 项目负责人

 

今天,我要讲的主题是教育领域的创新,也就是未来如何在教育领域进行创新和颠覆。

爱因斯坦曾说:发现相对论其实并不难,我所做的只是忽视了几个基本的公理而已。在High Tech High,我们也选择忽视所谓公理,比如:

将学校与世界分离;

分层教学;

手脑分离,学科分离;

将教师职业发展与教学分离。

 

我们崇尚 “个性化”,相信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热情、智慧和选择的自由。只有让所有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享有充分的自由度,才能充分发挥他们的能力。我们也强调“真实的情境”,要求学生创造的产品可以满足真实世界的需求,而不仅仅是根据课本闭门造车。我们没有固定的教材和课程大纲,但是会通过与当地社区协作来制定教学课程,让这些课程真正发挥作用。

我们学校倡导的是“项目式学习”,通过展览、实践一些对真实世界有价值的活动,让学生充分体会到他所做的工作对于学校和社区的意义。因为是小班授课,和周围的社区又有紧密的联系,学生和老师都有很强的归属感,师生之间也有着密切的联系。

 

看这三所学校这样办学,就知道大部分学校是用昨天的方式教今天的学生

摄影项目:了解银行分布与经济的关系

 

学生在校期间可以参与各种项目,或实地去做访谈。比如,在一个摄影项目中,学生需要通过图片找出圣地亚哥的某些地标,了解银行分布与当地经济之间的关系。这个项目需要学生协作完成,而且要提出之前大家都没有想到过的问题,比如社会公平、社会公正、如何让所有员工享受同等的机会等。


看这三所学校这样办学,就知道大部分学校是用昨天的方式教今天的学生

物理项目:做一本以牛顿力学为主题的书

 

而在一个关于物理的项目中,每个学生都要描述牛顿力学的原理和过程,把它视觉化,做出一本书来。在这个过程中,创作一本书并不是最终目的,重要的是让学生思考,为什么我们的生活中需要物理?物理以何种形式存在?如何存在?他们在做书的过程中可以进行颠覆性的思考。

我是十四五年前进入教育领域的,当时我的老师就跟我说:不要去寻求允许,而应该寻求认同或谅解。最重要的是摒弃思维定势,着手去做,在实践中边体验边改善。

不管是通过工具创新还是思维创新,最终我们希望能够改变学生的思维方式,让他们明确地知道自己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提供越多的机会让学生去创造,去改变自我,未来他们就越有可能对社会和世界做出贡献。

 

一土:用个性化教育培养内心充盈的孩子

 

一土学校:位于北京市第八十中学内的微型学校,试图通过教育创新做理想中的个性化教育。现有学生31名。


看这三所学校这样办学,就知道大部分学校是用昨天的方式教今天的学生

李一诺

一土学校联合创始人,曾任麦肯锡全球董事合伙人

 

我在麦肯锡的时候,曾有九年时间参与招聘。在这个过程中,我意识到,大量的教育产出和公司需求之间存在着脱节。

很多年轻人长到快三十岁了,还在想:我想做什么?我能做什么?我发现我们这一代人,在教育中经过好的、哪怕是名校的训练,仍要在30岁的时候重新长大。我们的教育出了什么问题——这是我当时的第一个想法。

第二个问题可能大家都知道,就是我们整个教育最大的驱动力就是家长的焦虑。所有国内和国外凡是在教育上赚大钱的企业,只有一个商业模式,就是发现、制造、挖掘和利用家长的焦虑。所以这让我觉得非常奇怪,一方面风风火火,一方面大家在其中并不快乐,远远不快乐。

第三,学校也好,教师也好,都承受着非常大的压力。学校作为教育的主体之一,在我们的社会里却是一种以孤岛的形式存在。学校和家长之间,是表面和谐、实际对立的关系;学校和课程之间,是表面融合、实际赚钱的关系;学校和教育、科技之间,是表面熟悉、实际陌生的关系;教育和主管部门之间是希望支持,实际上经常是限制的关系。所以最终就组成了一个表面上其乐融融,实际上自伤和互伤的关系。

我们生活在一个任意连接的世界。中国是世界上非常多国家排名第一的贸易伙伴,如果看经济领域,我们与世界的连接是非常大的,但是在教育领域又是非常割裂的。

中国学英语的人有三亿,但是我们在真正的国际舞台上有领导者吗?我在麦肯锡的时候,麦肯锡北美有六百个合伙人,大陆有几个呢?加上我两个。我们学了这么多英语,这么早把我们孩子送出国,最后除了成为一般的雇员,有一般的生活以外,我们在这个任意连接的世界上作为中国人又做了什么呢?这些反思让我考虑我们到底需要什么。

我觉得我们需要一所学校来培养真的面向未来的个性化教育,培养内心充盈的孩子。其实内心充盈,很简单,但是也很难。就是他到30岁的时候不需要重新长大,在成长过程中知道他是谁,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同时还需要一个创新的体系,让他同时能够坐到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以教师为中心的学校和以学校为中心的社区。让这个孤岛一样存在的学校重新回到我们社会的中心,让压力山大的老师能够真正得到全面的职业发展的支持。

我们最终需要的是一场围绕教育的社会创新。那我们做了什么?其实是有三种人在做:一类是教育探索者,我们有资深的教师,做过校长的同事;有经验丰富的IT团队,我们现在有40位工程师,都是在一线的互联网公司和科技公司有工作经验的同事;我们还有经验丰富的管理者,和各种企业的人在一起。而我们都有同样的初心和目标,希望从非常非常小的创新开始,通过自己的精力和能力、合作精神和开放的心态来重新构筑我们这个教育生态。

我分几个层次讲,第一个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学校是做什么的?这其实都不是什么新东西,陶行知讲的事情和现在有什么大的区别吗?没有。一百年前、二百年前他们就开始提出了这些理念。我们的问题是,如何把这些理念落地。

看这三所学校这样办学,就知道大部分学校是用昨天的方式教今天的学生

一土的孩子通过晨绘进行情绪认知

 

我们让五六岁的孩子开始进行情绪的认知,每天早上有一个晨绘,晨绘里面有两件事,第一件是你感觉怎么样,绿色是我很高兴,很平静,很放松,我可以去做事情。红色是代表着我生气了。右边就是一个学生的例子,他说我红了,因为今天的早餐很难吃。这是孩子最真实的感受,能表达出来,本身就是一种成长。

另外,一个人到20岁的时候,他的文化认同感和文化根基无比重要,否则在哪里都是浮萍。我们希望能够有一条中间的道路,既根植我们中国的文化传统,同时又能够培养在国际舞台上站得起来、发得出声音的国际公民。

韩愈的诗《春雪》:“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这是我两个月之前背下来的诗,我儿子教我的。当老师问他们为什么要学诗时,孩子说,因为学诗我可以想象到一千多年以前的人是怎么想的。那个时刻我突然被打动,的确是,它能够带着我们穿越时空,理解人在不同的历史情景下对自然、对美的特别相通的情感振动。

大家经常讲你在做学校,做教育,更有野心地来说,我们是在做社会创新,我们做的是重构社会资源,让教育真正成就人。

 

泉源:鱼和熊掌可以兼得的学习

泉源实验高中:由蒲公英教育智库创办,驻扎在重庆32中校内,是一所由40多名高一高二高三年级学生构成的小规模实验学校,以项目式学习为特色。


看这三所学校这样办学,就知道大部分学校是用昨天的方式教今天的学生

李斌

蒲公英泉源实验学校出品人

 

我在来之前,在为一个教育集团的总部做战略研讨,他们新建的学校想推行项目式学习。在做战略研讨的时候,拥有17所学校的董事长非常担心,为什么?因为他去了衡水中学考察。

我们都知道这所学校,他考察完了之后,说你觉得衡水模式是什么模式?我说大致就是时间控、军事化管理控、知识控,还有情绪控,让知识的获取、让考试这件事情变得非常高效。他说是,他说我发现如果我做项目式学习,学校玩不过衡水中学。

我最后没有能说服他用这种方式开办学校,但是我要说服自己,作为一所蒲公英泉源高中,这样一所小规模的学校的举办人,我们为什么要这样做?

那时我的女儿刚刚上初中,我希望她上高中的时候能够不进传统的非常应式的高中体系里,所以学校开办4个月之后她就转了进来。但是在她之前来了好几个学生,虽然孩子很喜欢泉源,但家长还是希望他们能考好大学,最后还是走了。那个时候我们用了很多新的教学方式,但没有开始项目式学习。

从2016届最新一届高一学生开始,我们开始实施项目式学习。有个南京来的学生,上泉源第一个星期就给妈妈打电话说“我要回南京,因为我初中的时候都允许我上课睡觉,这个学校不允许上课睡觉”。但是一学期之后,他参加重庆高中的统一考试,拿了32中第一名,而且分数远远超过第二名接近100分。这个孩子在初中的时候是成绩很差的,只有500分出头,而32中的一半以上的学生是600分以上的。

上学期期末考试,32中的前10名中,泉源的20个孩子占了6人。他们入学的时候成绩都很一般,我们用了衡水中学的方式吗?没有。

这两届学生之间究竟发生了什么?首先是师资,过去泉源的老师招的是刚刚毕业的,没有太多经验的老师,因为这样更能接受新的教学方式。后来我们引进有高中学科丰富经验的老师,但是又对应试教育不满的老师。接下来就是高密度的管理机制、学习方式与课程系统设计,真正的项目式学习一定要经过高密度的设计。

2016年3月我们开始进行启动项目式学习课程体系研发,9月1号在高中推行,只研发了不到一年的课程,花了很大的力气来研发整个课程体系。

新一届的泉源学生,第一个星期去了一个乡村古镇,他们研究古镇开发保护、生态河流保护,有的孩子学习结束之后,报告长达两万字。

迄今为止,泉源新一届学生已经展开了6次项目式学习,设计乡村、设计城市、友谊的小船、泉源大选、微电影、美国帕特尼艺术高中访学。我们把高中9门学科的学科知识融合进所有项目中,至少有三分之一的内容在这个过程中完成,物理、地理、历史这些学科,包括数学,都围绕一个项目来进行学科内容的重新调整。


看这三所学校这样办学,就知道大部分学校是用昨天的方式教今天的学生

微电影项目的摄制课

 

据我们所了解,泉源应该是目前国内高中当中完全以项目式学习为特点的一所学校,虽然还有三分之二的时间是在传统课堂上,但依然是围绕这个项目在展开。

在一所全日制高中展开项目式学习,我们的障碍究竟是什么?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和设计师斗智斗勇。设计师都有自己的一套逻辑,你会发现真的很难理解。

实施过程会遇到什么更深层次的问题?怎么突破?首先是教师的文化,观念知识结构的转型很难,所有老师都是冲着变革来的,但是很多教师还是选择保守的教学。学生家长和课程设计师团队也会受到影响,我们会开会、开会,乱战、乱战,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但是最后事实胜于雄辩。

孟子说“鱼,我所欲,熊掌亦我所欲,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生我所欲,义我所欲。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也”,这样一种思维方式用于自我修养的要求是很好的,能不能这样去要求家长呢?说你的孩子舍鱼而取熊掌,显然不可能。当我们真正开始实施泉源高中课程的时候,一定会加上成绩好,所有的家长都要求鱼与熊掌兼得。

我当时跟泉源的校长说,我已经放心了,我知道泉源有了自己的新气象,度过了最艰难的时候。我自己的女儿,原来选择读这个学校的时候,我还很担心,但是今天她读这个学校的时候,我觉得很庆幸,因为她一定会有不一样的人生。

回顾这三位创新教育实践者的演讲,我们会发现:尊重学生个体需求的“个性化教育”正成为越来越多教育活动的起点。

无论是向内的自我认知,还是对外部世界的探究,都让学习远远不同于原来被动的知识接收。这其中,基于真实问题而展开的项目式学习,成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鼓励他们主动寻找解决途径的有效学习方式,而我们当下所处的互联网,则通过强大的数据存储、搜索引擎、在线课堂等让新的学习方式成为可能。

或许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将亲眼见证这一新教育模式给孩子们带来的积极改变。

 

 

  • 相关推荐 RELATED TO RECOMMEND
  • 点击次数: 448
    2017 - 07 - 12
    发现真正的学习近年来,国内教育界逐渐兴起一种新的学习形态。随着这种形态的延展和推进,它几乎成 为了课程改革绕不开的关键步骤。它,就是项目式学习(Project Based Learning,简称 PBL)。其实,PBL 并不是一个横空出世的新概念,一百多年前杜威提出“做中学”“学生为主体” 时,PBL 就已萌芽。又由于 PBL 本身具有混合学习模式的特点,国内教育者常常把 PBL 和探 究性学习、主题式学习、综合实践活动等相混淆。那么,PBL 究竟是什么?它凭什么获得这么多关注,它的优势在哪里、难点又是什么?如 果学校要采用 PBL,该如何做?在本期杂志中,我们试图回答以上问题。选择美国High  Tech  High特许学校(以下简称HTH)作为封面报道,是因为HTH从建立之初就确定了完全以PBL 模式办学,17年来,让学生通过PBL 对学习产生兴趣,在解决问题中真正地学到知识和技能成为HTH 的办学宗旨。HTH的重心不在于PBL本身,而是支持PBL 常态化实施的整套体系:项目联合设计与角色分配机制;提供参与动力的社区展示之夜;老师的招募、聘任与培训制度;工具与环境;更底层的软技能培训等等。我们可以看到,HTH 没有沉迷在PBL的概念中,而是基于问题洞察,将最大的精力和资源放在通向目标的道路建设 上。在实施中,PBL 对教师的过程管理能力提出更高要求,同时将学科知识打碎融入一个个项目内,也是极大的挑战,因此在中国的教育环境下,似乎有点令人望而生畏。但也有学校走在前头,勇敢地进行尝试并不断完善。在“跨学科的挑战”这个板块,我们就介绍了比如蒲公 英泉源学校,2016年9月开始实施...
  • 点击次数: 174
    2017 - 07 - 05
    今天的学校教育形成于机器化大生产时期,当互联网成为整个社会发展的基础设施,教育的目的和方式也随之发生重大变革。特斯拉在招聘时想寻找那个“不存在的人”,为未来社会准备人才的学校显然已不能只注重知识的灌输。在第二届LIFE教育创新峰会上,有三所进行教育创新实践的学校分享了各自的经验,你会发现,在他们那儿,个性化、培养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才是核心。学校要教孩子骑自行车,老师们忙着开相关讲座,捧着《自行车教科书》照本宣科。学生们熬夜苦读,只为记住那些五花八门的自行车零部件名称。他们需要在考试中默写这些名称,可能因为拼错“变速器derailleur”这个词而被扣分,并因此失去自信。为了考上一所顶尖的自行车大学,他们需要夜以继日地准备BAT(Bicycle Aptitude Test)考试,考题可能长这样——在常规的竞赛用自行车曲轴中,前车轮上有多少个齿轮?a.7 b.9 c.13 d.39 e.53有些学生在考试中被刷,有些继续挣扎,就是没有人真正骑过一辆自行车。听着很可笑是不是?这是哈佛教育专家Tony Wagner与风险投资人Ted Dintersmith在他们合著的《极有可能成功》(Most Likely to Succeed)一书中所描述的情景。BAT考试当然是杜撰,却一针见血地讽喻了当前脱离社会现实、被标准化考试牵着鼻子走的教育怪象。美国教育家、实用主义哲学创始人约翰 · 杜威说:“如果我们按昨天的方式教今天的学生,就等于掠夺了他们的明天。”死记硬背、重知识轻能力、以考试作为主要甚至唯一衡量手段……这是传统学校教育的特征,也是它为人所诟病之处。越来越多的教育界人士已达成一种共识:以集体授课、标准化考试为主要标志的现行学校教育产生于机器化大生产时代,它曾经高效地为那个时代培养人才,却已无法适应互联网时代对人才的新要求——从理念到形式,我们的教育...
  • 点击次数: 138
    2017 - 06 - 30
    没有教科书、没有上下课铃声、没有考试,孩子们每天都忙于一些自主选择的特定项目,为了一年一度的大型展览废寝忘食。这些发生在美国加州圣地亚哥的一所创新学校——High Tech High。今天,推荐一部纪录片,讲的是美国加州圣地亚哥的一所创新学校——High Tech High的故事。这所中学的建立,抛弃了加州的课程标准,放弃了考试为目的的分学科教学体系,跳出了只雇佣师范学院专业教师的局限,彻底采用项目制跨学科学习。这里没有教科书、没有上下课铃声、没有考试,孩子们每天都忙于一些自主选择的特定项目,为了一年一度的大型展览废寝忘食。 起初,父母们充满疑惑地把孩子送到这里,随后经历了紧张、焦虑、感动和惊喜等各种可能的情感体验。但98%的大学入学率,成功打消了父母对这所学校的疑虑,随后的17年间,High Tech High成功复制,增设13所学校,并将教育延伸到了初中和小学。记录片Most Likely to Succeed(按字面意思翻译是《极有可能成功》)就展现了High Tech High的各方各面以及由此引发的一系列关于教育改革的深入思考,是教育纪录片里的经典,不仅获得了各种电影节大奖,还在美国上千所学校巡回放映,掀起了不小的波澜。 就像AltSchool一样,很多人可能都听说High Tech High,但是我在看完这部片子后,除了内心的震撼之外,还是思考了良久。(点击观看Most Likely to Succeed的预告片)理想的学校应像儿童博物馆现实中孩子只关心如何考试我思考的第一个问题是:为什么100多年前,教育改革者就已经知道了方向,而100多年后,才出现High Tech High这样一所学校,谨小慎微地告诉人们,这一次改革“极有可能成功”?纪录片里High Tech High的教室,就像一间间儿童博物馆。100多年前,对当时教育系统不满的教育...
  • 点击次数: 118
    2017 - 06 - 04
    一个初夏的周五,我匆匆赶到蒲公英泉源学校,处理一件十分棘手的事:刚从北京转来的一位学生,又在学校打架了,这已经是他入学后第三次对同学大打出手。合作方校长打电话说,这样的学生放任不管,双方的合作就会面临全校师生的质疑…… 学生姓韩,在其它学校因打架退学,父母各种保证之后入学泉源,此刻再次面临退学的选择。这个上午我陪着他在学校操场足足走了三个小时,从双方保持戒备的谈话,逐渐聊到各自对学校和社会的看法。长时间交谈后我不得不承认:这孩子其实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天才”。他的语言学习能力、团队组织能力都非常强;对社会问题的见解超乎很多成人;对友谊、品格有着比普通人更高的标准;思维方式更是异于多数高中生——这导致他几乎没有朋友,人际矛盾时时处处……我意外地因这次交谈,触发了一场办学观念的更新。我想:这样的学生如果总是退学了事,那我们为什么要追求办更好的学校呢? 我告诉韩同学:也许正因为你自己内在的不凡,所以对环境、老师、同学、友谊等,都有着过高的“审美要求”,并渐渐产生对抗情绪。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不全是你的错;但学校有局限,只能以普通人的标准来设计一切。我建议他:如果再有一次机会,或者在任何环境里,你都要学会一个技能:懂得保护自己,一方面适应学校环境,一方面保持自己独到的见解。我说这一切的时候,很清晰地看见韩同学的眼睛渐渐亮了,整个人在空旷的操场上放松下来;他说原来自己还不算是无可救药,尽管父母和老师早已这样定义了他……他婉拒了我的“再一次机会”,最终转走了。我深深痛惜他的离开,终于体会到一个办学者的极度无奈:当一个孩子被某种机制所驱逐,其实并不是上苍颁给了他“无可救药”的“证书”,而只是揭示了整个“社会与家校系统”单调无力的现实。这一期杂志,献给所有“非优质生源学校”的校长和老师们。此刻新学年招生多半结束了。也许你会再一次发现,数以百计首次走进校园的孩子们,那些让人一...
  • 点击次数: 106
    2017 - 04 - 19
    今日叙事国际舞蹈委员会在1982年提出将4月29日定为“世界舞蹈日”,以纪念现代芭蕾舞之父Jean-Georges Noverre,同时增加大众对舞蹈的重要性的注意,并希望各国政府在从初等教育到高等教育中为舞蹈提供空间。 放眼今天的教育——无论中国还是世界,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寻求卸下19世纪以来“教育工厂”镣铐的最佳途径,重新定义知识、学习、教育、学校,从而能够在知识经济和人工智能时代,跳出一支更自由、优雅的舞蹈。 假如教育是一支优雅的独舞,这6所学校告诉你如何跳得漂亮综合编辑/张磊,蒲公英教育智库研究员 4月中旬,先是衡水中学进驻浙江省平湖市开分校遭到浙江教育人集体发声抵制一事,刷出堪比《人民的名义》的热度;后有杭州某学校将学生分成“精英组”、“平民组”、“麻将组”等引起争议。也许围困与突围、枯朽与新生这两个似乎矛盾却并存的事实,构成了当代教育的真实图景。但依然存在一些零星的、自发地、弱小的新学校和新教育,昭示着季候演化和潮流转变的信息。今天,就一起走进它们,看他们跳出了怎样的舞姿。 全人之美:过一天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内蒙古自治区罕台新教育实验小学(以下简称“罕台小学”)成立于2010年8月,缘起于“新教育”研究团队与当地教育局的合作,是国内第一所全面、完整地践行新教育理念和课程体系的“新教育”实验小学。 罕台小学干国祥校长说:“要阐释我心中理想的教育很简单,就是我常跟老师们说的两句话:让自己开出一朵花来,让整个世界感受到你的色泽与芬芳;让每个与你相遇的还变得优秀甚至卓越,不抛弃任何一个。” 在大力提倡教育理念革新的今天,全社会已经达成共识,好的教育是“以孩子为中心”的教育。但什么是可良性循环的“以孩子为中心”的教育,罕台小学有另一种答案。 在这里,“以孩子为中心”不是简单的无拘无束或任其发展,而是每一个...
CONTACT US 联系我们 颜校长:18323095918
索老师:17308395390
周老师:15123967302
张老师:17308395391
关注我们 Our attention
《犀牛云》 《犀牛云》 《犀牛云》
在线留言 FEEDBACK
  • 您的姓名:
  • *
  • 公司名称:
  • *
  • 地址:
  • *
  • 电话:
  • *
  • 传真:
  • *
  • E-mail:
  • *
  • 邮政编码:
  • *
  • 留言主题:
  • *
  • 详细说明:
  • *
Copyright ©2013 - 2017 重庆市新美育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犀牛云提供企业云服务
X
1

QQ设置

3

SKYPE 设置

4

阿里旺旺设置

5

电话号码管理

  • 颜校长18323095918 索老师17308395390 周老师15123967302 张老师17308395391
6

二维码管理

返回顶部
展开